在現今法令尚不完備、科技大廠也未提供事實查核工具的情況下,一般人除了提高警覺防範外,減少自己的影、音、肖像等內容披露於社群媒體、網站上也是減少個人識別化特徵外流被不肖人士利用的風險。然而,現今自媒體的盛行、個人社群社交網站的經營、通訊軟體、線上語音客服等的日常使用場景實在是難以避免,因此學習應對可疑的影音檔案內容,清楚掌握可能的調查資源與鑑識程序,明瞭該影音檔案的法律意義以及可能的損害,經過綜合研判後即能做出妥善的應對,將風險與傷害降至最低。
瓦器聲紋鑑識實驗室統計近年委託人最常犯的鑑識委託錯誤就是將潛在/疑似“AI語音合成”的“偽變造”檔案送交本實驗室做“聲紋比對”鑑定。AI語音合成引擎基於Deep Learning, Statistical 或Concatenative進行的語音偽造合成,送本實驗室做聲紋比對鑑定不太具有法律上的意義,因為被偽造的對象之聲紋、語音樣本本身就是AI合成引擎的模擬、複製對象;一個嚴謹開發的AI語音合成引擎所偽裝合成之聲音樣本一定會跟被偽裝模擬的對象高度雷同,經過實驗室比對會有很高的機率被判定為聲紋吻合的,因此針對這類的合成偽變造影音檔案有不小的率無法透過聲紋比對來推翻。(除非當事人提供大數據語音樣本做語言學特徵、習慣分析,有機會與AI合成的聲音樣本做出區隔,藉以排除該影音樣本屬於被偽裝模擬之對象)
當事人要推翻該疑似“AI語音合成”之檔案的法律證據力,在科學上應該要送“檔案變造鑑定”。所有的AI語音合成工具尚無法一步到位的模擬、偽造檔案的metadata、環境聲紋、聲譜特性,且在證物提供者的行為科學、Chain of Custody上亦無法提供偽裝虛構的既存事實,因此透過檔案的“偽變造鑑定”能輕易的識別出檔案是否為合成變造的虛構事件,藉以來確認或是排除該影音檔案在該法律案件中之證據力。
早期的聲紋偽變造是以聲音特徵、音質音色高度相似的真人去模擬偽裝的,這類偽造的影音檔案透過實驗室常規的聲紋比對即可輕鬆的鑑別出是否為被偽裝模擬之對象。錄音檔案的偽變造鑑定在此也一樣具有足夠的鑑別能力來判斷送檢之影音檔案是否具備檔案的原始性與完整性,且在行為科學、metadata等項目上依然有百來項參數能供實驗室做檔案真偽的判斷。
礙於現行台灣與多數國家的司法制度,犯罪嫌疑人、偽變造檔案的當事人往往具備變更證詞,編纂不實的檔案生成歷程之機會,因此儘管本實驗室之科學鑑識調查報告書已盡可能的隱藏不必要之調查參數、行為科學跡證劇本推導,然而本實驗室之科學鑑識報告採行全球通用之論文發表標準(需提供同儕審查所需之一切必要數據、資訊),因此除了本實驗室之鑑識團隊的專家見解外,尚須提供一定程度的客觀科學數據、圖資,輔以必要的數據說明與解釋;這些資訊若是於案件偵查完成前揭露於對造,偽變造檔案的當事人就擁有足夠的時間來編纂新的證詞與說法來合理化影音檔案檔案所被探知之異狀。
建議鑑識委託人能與其委任之律師研議適切之訴訟策略與檔案鑑識目標,透過法院囑託亦或是私下委託來達成數位影音檔案的鑑識與調查任務;科學、客觀、本於事實之資訊優勢有助於委託人於司法訴訟中取得有利位置。
關於檔案變造鑑定之一/二階段程序說明Q2 :
關於聲紋比對、語者識別之四階段程序說明Q4 : www.voice-forensics.com/faq.html#content7-8p
瓦器聲紋鑑識實驗室官方網站 : www.voice-forensics.com
聯絡瓦器聲紋鑑識實驗室 : www.voice-forensics.com/conta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