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關於檔案剪接痕跡之解讀與檔案變造之認定依據

近期瓦器聲紋鑑識實驗室的部分鑑定報告與調查數據、圖資被對外公開揭露或是發佈新聞資訊,為協助大家了解瓦器實驗室團隊如何針對"檔案剪接痕跡"之解讀與"檔案變造"之認定,以下簡易說明相關的判斷準則與依據。

正常的錄音檔案當然不應該出現錄音中斷、錄音混成、檔案裁切或拼湊,其中針對錄音中斷、檔案裁切或拼湊時,時常會伴隨著"剪接痕跡"。然而,剪接痕跡的出現不代表就是有人為"惡性"變造的事實,因而鑑定人在鑑定數位檔案的時候,通常除了找尋是否有此類的剪接、錄音中斷之痕跡,尚須試圖判別該跡證是否帶著人為有意識的操作行為。


縱使檔案的瑕疵能證明有"人為操作"之意圖,其意圖尚分"惡意"與"非惡意" ; 針對惡意的人為操作行為致使檔案出現錄音中斷、檔案剪接痕跡的出現則會被瓦器實驗室定義為"檔案變造"。

針對許多非聲音專業的資訊室人員、公司法務或是律師對檔案的不專業處理手段,有時是有導致錄音證物被汙染或毀損之可能的。

由於民間之鑑定實驗室不具備調查權,有時在極盡一切合法的調查手段下,最多也只能證明檔案有嚴重的瑕疵、證物遭受汙染或檔案遭受人為有意識的操作(無法肯定區分惡意或是非惡意),瓦器實驗室針對此類鑑定發現,通常能給的專家意見就是''否定該證物之證據力''。


實驗室能在雙方資訊完整揭露的情況下,透過檔案的''瑕疵樣態''來判定該人為是屬於惡意或非惡意的,並確實釐清、還原整個原始的操作程序與相關瑕疵環節。

瓦器聲紋鑑識實驗室嚴守公正第三方的立場,在科學能解釋、驗證的領域中大膽做出專家判斷 ; 針對諸多可疑的瑕疵、不當跡證亦會忠實的呈現數據樣態與評估該樣態所代表的所有可能性,透過鑑識報告完整的提供給委託人做客觀的決策參考或是依據。


日後我們將再繼續探討檔案真立體聲、偽立體聲與飽和失真的物理與鑑識意義。

(瓦器聲紋鑑識實驗室針對檔案變造鑑定的細部項目有多達46種特徵鑑定,目前亦持續開發、研究其它的檢測方式與判別依據,為避免鑑定報告的流出致使坊間開始有人依據報告上之檢測項目從事檔案變造之行為,因而鑑定報告書上僅列出部分足以揭露檔案瑕疵或遭變造之數據以供瓦器實驗室鑑定人下專家結論或是建議。)

新聞參考 :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2643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2168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204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